中醫新聞

得了心血管疾病,究竟能不能用中藥?

中藥作為我國的傳統藥有著悠久的歷史。從中藥的傳統理論上來說,中藥的劑型和療效有很大的關係。

早在東漢時期的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就記載:“藥性有宜丸者,有宜散者,宜水煮者,宜膏煎者,並隨藥性,不得違越。”中藥劑型就是為了發揮中藥的最好療效,減少毒副作用,便於臨床應用及貯藏、運輸等。

《黃帝內經》裡記載了除藥酒以外的湯(飲)、丸、散、丹、涂劑等劑型,這些劑型被稱為傳統的第1代劑型,隨著時代的發展,現在臨床上出現了顆粒劑、片劑、膠囊、口服液、注射液等為主的第2代劑型,但第1代劑型仍佔有很大的比重。

隨著時代的進步,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呈持續上升的態勢。人民群眾對冠狀動脈造影檢查、支架植入術、抗血小板藥物、調脂固斑藥物等治療方法均有了普遍的認識。

傳統思想認為中藥起效慢,治不了急症。其實中藥貴在辨證論治,辨證準確了,療效就有了,再選擇合適的中藥劑型,治療的範圍就顯著擴大了。

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劑型可分為中藥飲片類、中成藥類、中藥注射劑類及其他類。

1、中藥飲片類


湯劑是中藥最古老的劑型之一,也是目前中醫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劑型。

湯劑的特點是副作用小,吸收快,易發揮療效,且價格便宜,取材廣泛、便於加減使用,能全面、靈活地照顧到每個病人或各個病症的特殊性。因此,湯劑在中醫臨床中的使用率最高。

但湯劑也有它的缺點。比如:藥量大、味道苦、需臨用前調配煎煮,不太適應現代急症用藥要求;攜帶、貯存也不太方便等。

2、中成藥類

得了心血管疾病,究竟能不能用中藥?
中藥丸劑、片劑、膠囊、顆粒劑、口服液等,因口感好,服用量少,攜帶方便等更容易為病人接受和使用。現代製藥工藝的提高,能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中藥中有效成分,特別是揮發性有效成分,且雜質含量低,生物利用度高。

如果患者病情對症,則療效顯著,但因其組方固定,療效缺乏特異性,也存在見效慢的缺點,且成本較高。

3、中藥注射劑類


中藥注射劑改變了中藥傳統的給藥方式,為中醫急症提供了新的給藥途徑和劑型。相對於其它劑型具有用量小,見效快,療效確切等優點。

但由於中藥注射劑主藥成分複雜,提取不完全,使所含雜質澄明度和穩定性不理想,一些大分子雜質難以完全除掉,放置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色澤變深、渾濁、沉澱等,影響製劑的療效和安全性。

因此提高澄明度、提高穩定性、減少刺激性等是中藥注射劑研發的重點課題。

4、其他


例如中藥透皮療法,目前還存在藥物吸收差,製備工藝簡陋而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。

總 結

“疾病都是具體的”。得了心血管疾病,也可因人而異、辨證施治。

如穩定性心絞痛、高血壓、心律失常、輕度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可以選用中藥飲片辨證治療;

症狀典型單一的心悸、胸悶等疾病,可選用中成藥治療;

針對不穩定型心絞痛、嚴重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可選用中藥注射劑治療;

總之,根據病情輕重緩急來選取合適的中藥劑型,才能獲得最佳的臨床療效。